加工历程基本上是将胶乳通过高速离心机,把胶乳分成浓缩胶乳和含干胶4-6%的部分。要相识离心浓缩的原理,可以为胶乳是极细小的橡胶粒子(比重0.91)悬浮在液体乳清(比重1.2)中的悬浮体。静置时,较轻的橡胶粒子有逐渐上升至胶乳外貌的自然趋势。
但由于橡胶粒子太小,它们受到水分子撞击的影响,在整个胶乳内呈匀称的随机漫衍,大大地削弱了地心引力的疏散作用。橡胶粒子上升是按下列公式,遵照斯托克定律的:式中V=胶粒上浮速率(毫米/秒)g=重力盘Ⅱ速率(厘米/秒2)d=乳清的密度(1.02l克/毫升)d,=胶粒的密度(O.9l克/毫升)r=胶粒的半径(平均0.5微米)n=乳清粘度(约O.02泊)凭证上式盘算,橡胶粒子在一个月上升的理论值约6厘米。上升速率取决于地心引力(g),
工业上用离心机可使胶乳获得比地心引力大2,000-3,000倍的加速率。若是在离心机转鼓中一连加入自然胶乳,则浓缩胶乳将群集在转鼓的中心而流出,稀的胶清则在转鼓边沿流出。在此两点之间有一“中性层”,“中性层”胶乳的千胶含量同进料胶乳的干胶含量相同。中性层应靠近转鼓中心,以便浓缩胶乳能很快流出,阻止太过浓缩。
在结构质料强度和其他机械因素允许的条件下,转鼓应作得只管大,并使胶清通过曲折的途径流出机外,让胶清留在鼓中的时间尽可能长些,以便从胶清疏散出更多的橡胶。在一定的进胶速率下,调理浓缩胶乳出口和胶清出口巨细,或在离心机颈上把喷嘴往下或往上旋动,以改变浓缩胶乳导出点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,都可控制胶乳分成浓缩胶乳和胶清的比例。胶乳进料速率也可在一定规模内控制和改变。
若两个出口的巨细组合一定,则镌汰进料速率可增添胶乳留在转鼓中的时间,从而提高橡胶的疏散水平。离心转鼓的典范设计图中,胶乳通常是在浮阀控制的一定静压高差下游进中心分派管,然后流至转鼓底。
中心分派管通常由下向上渐细,底端呈圆锥形,并具有放射孔,装置在鼓底,胶乳通过放射孔进入转鼓靠近于“中性层'的地方。疏散室为一堆圆锥形或金属碟片填充,上面具有与中心分派管或进料管相对应的小孔。这些金属碟片装在中心分派管外的花键上,或装在鼓壁内的突片上,把转鼓中的胶乳分成许多薄层,由于疏散作用是水平偏向举行的,故这些碟片把橡胶粒予进入真空离心浓缩仪胶乳的距离镌汰。